新闻动态

当弹尽粮绝时,为何西方士兵一般选择投降?|循迹晓讲_俘虏_于禁_德维塔约夫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2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循迹 ·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

主讲:赛艇队长

策划:赛艇队长

责编:马戏团长

全文约2500字 阅读约7分钟

前两天刚说完亚速钢铁厂坚不可摧(号称“能守100年”,亚速钢铁厂为何这么耐打? | 循迹晓讲),就传出来了当地守军投降的消息,看来我这嘴也是开了光了。

这次投降的来龙去脉我大概看了一下,总结起来就是在乌克兰的卫国战争里他们需要英雄,这些人甭管以那种方式活下来比战死沙场更重要。

展开剩余89%

◇ 在战争之初,泽连斯基就曾下令让钢铁厂的守军撤退,但钢厂的乌军没有接受这条命令,他们利用坚固的钢铁厂拖住了上万俄军,并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,坚守82天。

前段时间乌克兰的蛇岛沦陷,有谣传说守军全部阵亡,实际上守军只是当了俘虏,但没耽误他们获得荣誉,乌克兰政府依旧给他们授勋了。

有人觉得当俘虏是一件挺可耻的事,不踏上一万只脚就算了,怎么还能授勋,其实这就是东方对待投降的逻辑,西方世界根本就不这么想。

按照东方的逻辑,谁要是当过俘虏,基本上一辈子就都要遭白眼,被戳脊梁骨,严重者还会满门尽诛。

比如李陵率5000步兵对抗10万匈奴骑兵,还不处下风,最后是连弩的箭用完了,最后又出了叛徒才兵败被俘。他的投降是逼迫无奈的,后来明确告诉苏武,自己当初是假降,目的就是寻找机会东山再起。但是,汉武帝没有给他机会,直接杀了他全家,寒了他的心,也彻底断了他回归大汉的念想,司马迁因为帮李陵说了两句好话,还获得了宫刑大礼包。

◇ 李陵也没想到,自己率军出征却换来了全家死光光的结局

东汉末年,关羽北上水淹七军,曹魏大将于禁被俘。

曹操听说后哀叹良久:我和于禁也是三十年的老相识了,怎么关键时刻掉链子。后来吕蒙攻克江陵,于禁被带到东吴,有次和孙权同骑马出行。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,大骂于禁只是俘虏,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,随后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,于禁听到演乐曲时伤心流泪,虞翻又指责于禁是在装可怜。

魏文帝时期于禁被放回国,表面上曹丕授予他官职,让他今后放心做官,但等到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,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水淹七军、先锋庞德誓死不降、于禁俯首出降的画面,逼得于禁羞愤而死。于禁死后,谥曰“厉侯”。可见曹魏官方对他的恶劣态度。

◇ 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于禁

不光中国,日本也是如此。

1939年诺门坎战役日军惨败,大量人员当了俄国人的俘虏,战役结束后这些俘虏被交换回日本,回国后立刻被隔离审查,几乎所有人都被判了刑,甚至还有一部分被要求自杀。

日本陆航第24战队的宫岛志向军士长在战斗中,座机被击伤迫降,由于迫降的地方是在苏军防线后面,他只能想办法逃回本方阵地。一路上宫岛志向在无水无粮的情况下步行4天,遇到蒙古巡逻队,当了俘虏,被战俘营里被关了10个月,直到1940交换俘虏时才回到日本。

在事后审查时,尽管他没有明显过错,但是最终还是被判刑2年零10个月,理由是“临阵脱逃”。

在比如俄罗斯,这个国家虽然离西方近,但很多思想都带着东方底色,所以在他们的文化里要是有人做了俘虏,那也没有好下场。

日俄战争俄国将领们被俘后,基本上全被送进了军法处,哪怕是你回来立下奇功,内务部门还得给你关小黑屋里审查,苏联有个飞行员俘虏叫德维塔约夫,被俘以后在一个机场干苦力,有一天他发动10个狱友跟他一起偷了架德国人的轰炸机,一行人坐着飞机逃回了苏军阵营。

◇ 2021年,俄罗斯把德维塔约夫的故事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

◇ 电影《德维塔约夫》的主角

◇ 当然了,德维塔耶夫算是比较幸运的人,至少比那些被直接处决的要幸运的多。据相关统计,卫国战争期间苏军被俘军人为1539745人,回国后被审查人数为226127人,其中148079人被判流放,到1952年为止,这些被流放的人中有93446人因刑期满被释放.在全部77名被俘将军中,除了26人死于德国战俘营,3人失踪没有计较以外,其余48人有20个被指控犯有叛国罪而被处决,比如上图中的波涅杰林少将,被当成叛徒而处死(1956年平反)。

这种不世奇功放在其他国家,司令都得请他喝酒,但结果是他们刚刚降落苏联士兵就给他们抓走了,说他们是间谍,否则德国人不能给他们逃跑的机会。最后这10个人里有7个被送到前线惩戒营戴罪立功,德维塔约夫本人也被关押到战争结束。

相比之下,西方世界对当过俘虏的自己人相对宽容的多。

华盛顿在英法七年战争中向法军投降过,但他还能当美国总统,和奥巴马竞选总统的共和党麦凯恩也当过俘虏,当年他的座机在越南上空被击落,麦凯恩在牢里蹲了两年,但回国后他依然受到款待,他参加战争,当俘虏的经历在竞选总统时也是加分项,并不是前科。

◇ 在海军服役的麦凯恩(右前)

◇麦凯恩被俘后,在越南人民军的正义铁拳下,写了认罪供词:我是个黑心的罪犯,已经犯下空中海盗的罪行。我差点丧命,是越南人民挽救了我的生命,感谢医生们,感谢越南人民。

戴高乐一战当了两年俘虏,他先后6次逃跑,然后6次被抓回来,为了惩罚戴高乐德国人把他送到立陶宛的战俘营,这地方没有通信、不能看书、也没有纸笔,但他在监狱里还在策划怎么进行第七次逃跑,只是还没实施计划,德国人就投降了。

不过这段经历都不耽误他被称为法兰西英雄。

哪怕是西方的军人,也不蔑视那些当过俘虏的同事,麦克阿瑟在日本投降仪式上签字用了5根笔,其中有两根给了温赖特和帕西瓦尔,他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被日军打的节节败退,弹尽粮绝之际被迫投降,也不耽误他们获得麦克阿瑟的尊重。

◇ 麦克阿瑟见到获救的温莱特和英国将军珀西瓦尔

◇ 在日本受降仪式上,站在麦克阿瑟将军身后的温莱特和英国将军珀西瓦尔

能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,这跟东西方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,东方长期处于农业社会,在这个社会中最核心的财富是土地,耕种的劳动力是不缺的,缺的永远是土地,一块地谁种都是种。所以农业社会轻人命而重土地。

而东方也是相对“早熟”的文明,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”。在至高无上的皇帝眼中,只要在王土上的东西都是皇帝的“私人财产”。

因而军人不是独立个体,而是君主的财产。

受这种思想文化的影响,就会特别强调军人的“忠义”。只要熟悉历史,我们历来对文臣武将强调的是“忠孝节义”,投降就是背弃旧主,成了不忠不孝不义之徒,所以宁可站着死,不可跪着生。在气节问题上,谁都要三思而后行(PS:但对于君主而言,这条就失效了,比如宋高宗完颜构)。

如果军人选择投降,往小了说是“未经恩准,擅自处理天子财产”,往大了说丢了气节,成了贰臣贼子,断脊之犬,不忠不孝不义之徒,受万世唾弃。

◇?毕竟,谁也承受不了诸葛丞相发动怒斥技能

而在同时期的西方文明从来是“幼稚”的,社会没有形成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”的共识。国王下面有领主,领主下面有骑士,骑士下面有仆从,领主之间的私斗比国与国之间的公战更加普遍和频繁。

因此战败被俘也不是什么大事,优秀的将领和士兵都是千金难买的人才,胜者甚至还要保护好这些含金量高的战俘用来要赎金。等到西方世界进入工业社会后,工业社会有几个关键要素,工业技术,工人,工业原料。工人和工业技术是绑在一起的,工人需要掌握一定技术才能从事工业生产。这就意味着工业社会里培养一个工人需要很高的成本,绝不能像农民一样随便抛弃。

正因为社会环境截然不同,对人的态度不一样,因此东西方国家对投降的看法也大相径庭。

直到了今天,这样的行为还受到相关国家法令的支持,诸如美国的《军人行为准则》中就有这样一条规定:“当所有可能的抵抗手段都已耗尽时,投降并不是一件耻辱的事。”真正的军人不惧死亡,但是死亡并不是给军人评级的唯一标准。

无论是否当过俘虏,只要他为国家尽过他应有的责任,他就是光荣而伟大的。

*本文首发于「循迹晓讲」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
*配图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后台联系删除

(END)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